末端治理與生產過程中治理
環境治理一直都是末端治理,企業排出廢酸,環保工程公司進行處置,企業花費巨額投資,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企業難以承受廢酸治理成本,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動起歪腦筋,偷拍、坑滲等等,違法亂紀的事件時有發生。清潔生產用無毒、低毒原料替代有毒、高毒原料,廢棄物循環使用;▓@式工廠從表面或部分改善企業污染問題,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
工業廢棄物污染取決于生產工藝技術對資源的轉化利用與過程優化集成水平。開發高效、潔凈、循環利用的生產工藝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生存的需要。企業以承受投入巨大,收效低的末端治理做法,不如建立生產過程中,在源頭預防污染,在提高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我國很多行業資源加工利用技術多停留在幾十年前形成的傳統工藝,資源消耗指數高,資源利用低,污染物和廢棄物多,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作為廢棄物排放,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現在大多的城市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可利用資源,然而大量工業廢棄物沒有回收。實際上金屬酸洗、濕法冶金、染料生產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已經成功回收廢酸循環使用,回收金屬、染料等物質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回收有價值物質,需要采用物理分離技術,多級回收,直至廢水零排放。這與傳統的末端治理工藝完全不同,多數環境工程公司不掌握過程中治理技術,夸大過程治理費用,干擾企業治理目標是廢酸治理誤區之五。
|